

全解析如何科學觀鳥 尋找大自然中的精靈
其實科學觀鳥,并沒有什么難的。當你看到一只鳥兒,首先想到的是“真好看”,“有趣”,“它叫什么名字”而不是“這玩意幾兩”,“紅燒好還是清蒸好”的時候,你已經(jīng)離走進科學觀鳥之門不遠了,而當你想要看更多的鳥的時候,就已經(jīng)邁進一條腿了。當然,如果想再往里面走兩步,則還需要多了解一些。嗯,首先就是喜聞樂見的買買買。
**步:購買觀鳥圖鑒
首先要推薦的,必然是(英)馬敬能(MacKinnon,J.)的《中國鳥類野外手冊》。這本書對于中國觀鳥的意義,用什么樣夸張的語言來描述都不過分。在沒有野外手冊的時代,中國民間觀鳥的先行者們依靠的是爬檢索表,翻拍國外圖鑒的方式來識別看到的鳥,雖然在手冊之前,也有寥寥幾本圖鑒,但是要么種類很少,要么畫的慘不忍睹,而野外手冊文字質量高,繪圖水平高(對于那個年代來說),而且價格又及其便宜(相對于其他圖鑒),觀鳥者一下子就有了利器。對于任何一個想在國內看鳥的人來說,如果只買一本圖鑒,必然要買《中國鳥類野外手冊》。
買好書,還要用好書。很多人看手冊,都只看繪圖部分,但是,文字部分非常重要!文字中會描述形態(tài),習性,鳴聲,生境等信息,這些信息對于找到這種鳥或識別是非常有用。此外,對于鳥類的描述,會有一些專門的術語,例如過眼紋,初級飛羽,眼先等等,這些術語指的是哪兒,手冊的*前面也會有圖解的。這些術語都是觀鳥者要熟知的,要不你聽到別人描述一個全身黃色,過眼紋黑色的鳥你就會抓瞎,或者你向別人詢問,只能說出“大鳥,黑色,有白斑”這樣的描述,多半也不會得到準確的回答。所以,觀鳥的**步,先買一本《中國鳥類野外手冊》,然后,反復的看,熟悉它。
在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之外,各地都出了一些地方性的手冊,例如適合華北地區(qū)的《北京地區(qū)常見野鳥圖鑒》,適合華南地區(qū)的《香港及華南鳥類》(香港出版),廈門鳥會、武漢鳥會等鳥會還出過介紹本地鳥類的小冊子(非正式出版物),同樣也適合初學者使用。拓展一下,《中國鳥類圖鑒》也是本不錯的書,有興趣閱讀更多內容的,可以參考。當然,對于初入觀鳥大門的人來說,手里有兩三本圖鑒也就夠用了,隨著水平提高,觀鳥范圍越來越大,可以入手更多的更適合的圖鑒。
**步:選擇適合的望遠鏡觀鳥
鳥都是警覺又好動的家伙,所以望遠鏡是觀鳥者必備的,但是挑選望遠鏡,特別是作為新手如何選擇**個望遠鏡,還是有點要說的。首先不要迷信所謂的“俄羅斯望遠鏡”,這些都不是觀鳥的好選擇。天文望遠鏡也不適合觀鳥。
觀鳥用的望遠鏡有兩種:單筒望遠鏡和雙筒望遠鏡。雙筒望遠鏡輕巧,便于尋找,使用方便,單筒望遠鏡放大倍率大,適合觀水鳥,貴,使用不便。放大倍率大并不意味著就適合觀鳥,有一次我?guī)б蝗丝带B,看到有初學者直接扛著單筒去了,說“這個放大倍率大”,但是單筒的視場很小,我敢打包票,他什么也找不到。初學者只要買雙筒望遠鏡就好了。等有了一些經(jīng)驗,再買單筒不遲。
雙筒也分兩種,一種是這個樣子的普羅鏡:
另一種是這個樣子的屋脊鏡:
這兩種各有千秋,他們的成像原理是不太一樣的。普羅鏡便宜,但是重量大;屋脊鏡更好用,但是價格高。
望遠鏡有很多參數(shù),所有的鏡子都有個數(shù)字,例如,前面一個是放大倍率,后面一個是物鏡口徑。觀鳥要考慮重量,通光量等因素,一般會選擇 8*42,10*42,8*32等規(guī)格。為什么不要更大的放大倍率,因為更大的倍率意味著更小的視場,手輕微的抖動,從鏡子中看去就會晃得很厲害。而口徑太小,看上去就會很暗。
對于體力不太好的,或者想買一個小巧的鏡子隨身帶著也有選擇,那就是口袋鏡,8*25 這樣的規(guī)格可以輕松地攜帶,但是由于口徑小,所以必須要買品牌鏡子才能保證亮度。
在品牌方面,如果經(jīng)濟寬裕,毫無疑問應該選擇三***:徠卡,蔡司,施華洛世奇,好鏡子帶給你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。當然,動輒上萬的價格也是很多人不得不認真考慮的,特別對于初學者,不妨先買便宜一點的鏡子用,有了經(jīng)驗再換也不遲。
第三步:穿什么服裝更適合觀鳥
有人說要穿迷彩服?不會接近鳥,穿了迷彩服也沒用。我們的經(jīng)驗是,鳥的反應和穿什么衣服沒關系,和行為有關系:接近鳥的時候,如果挺直身子大步走,穿什么都扯淡 -- 慢慢走,慢慢接近,讓鳥逐漸適應,盡可能放低身體,比穿什么重要的多。很多新手看到個鳥,就興沖沖跑過去,結果什么也看不到。觀鳥是個安靜,要有耐心的愛好。穿自己舒服的就好,保暖,好穿脫(經(jīng)常會走熱了脫的)。
第四步:如何找到鳥兒呢
1. 生境
觀鳥要找合適的生境,那什么才是合適的生境?反正不是人喜歡的那種,城市綠地大草坪,修建的很整齊的花圃這樣的,鳥都會很少。灌叢,農田邊緣,未修整過的濕地,非單一樹種的林子,都是合適的觀鳥地。有的時候,我們會看到山上一片綠,但是全是松樹或者桉樹,這樣的地方基本不會有鳥。不同的鳥也會有不同的生境需求,這時候就該拿出野外手冊看文字了。一般來說,各地的植物園一般都是觀鳥比較好的地方。
2. 叫聲
聽叫聲是一個重要的方法,尋聲去找,通??倳惺斋@,有的時候聽到一群聲音逐漸接近,那就是鳥浪來了。南方會出現(xiàn)這樣的情況:林子很好,但是很長時間都沒啥鳥,突然間聽到一片鳥叫,逐漸靠近。麻利兒的,緊張起來,會有一**鳥涌過來(請注意不要斷錯句),這就是鳥浪,鳥浪中會混有多種。當聽到鳥叫的時候,意味著鳥就在你附近,趕緊找找。
3. 觀察風吹草動
還有的時候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樹枝或者灌叢里有不太正常的顫動,不是風刮的那種。趕緊觀察,這意味著那里有動物,大部分是鳥,也有松鼠或者小獸的可能。
4. 守株待兔
另外一種找鳥的辦法,就是在適合的地方,等。這個適合的地方,可能是水坑,可能是開滿花的樹等等,能不能等到鳥,一個看運氣,另一個,就是看對于鳥對生境選擇的了解與熟悉程度了。
第五步:找到鳥了,再識別。
還沒有開始觀鳥的時候,大部分人都會說“我這里只有麻雀啊”,但是開始觀鳥一兩個月之后,又會覺得國內的**鳥種都會在小區(qū)的花園里露面,當然,這都是錯的。當看到鳥之后,怎么才能知道看到的是什么呢?這時候需要學會描述。很多人問鳥問的都很靈魂。沒看過鳥的和新人的描述,在大小上都不可信。我們看書上寫的這個鳥 20 公分,但是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大,因為那都是量標本量出來的。把標本拉直,從頭到尾,不算腿長。事實上活鳥不會這么呆著的,天冷的時候鳥會縮一團,受驚的時候會炸開毛。而且,很多人對于長度缺乏一個確切的概念,特別是在望遠鏡中看到的。因此,對于初學者,不妨找個常見的鳥作為對照:這個鳥有麻雀那么大,有鴿子那么大,有烏鴉那么大。在大小之外,還需要恰當?shù)拿枋觯绻麊枴斑@個鳥頭上有白的,是什么?”這就不好確定,因為白色頂紋還是白色眼先,差了很多。熟悉不同的部位名稱,可以快速規(guī)范的描述一個鳥。
一只鳥出來了,又該怎么觀察呢?看鳥要先看大,再看小,再看大。什么叫先看大?一只鳥出現(xiàn)在眼前,先要迅速判斷是什么大類的,是鶇?是鹀?是鷚還是鹟?同一個類群的鳥,會有相似的體型,近似的習性。每個類群都有自己的特點,剛開始看鳥的時候,要盡快熟悉。用剪影做快速索引,熟悉的人,一看剪影,就知道是什么大類。初學者一定不要上來就鉆到什么腳什么顏色,什么這個翅班比那個長一點這種細節(jié)中去,一定要學會先看大,看型,看類群。看大之后看小,小就是細節(jié),同一個類群種,眉紋的差異,上下嘴的顏色等等都可能是識別要素。比如褐柳鶯和巨嘴柳鶯,兩者長得很像,但是眉紋有所不同:褐柳鶯眉紋前端邊緣清晰,而巨嘴眉紋前端邊緣模糊。
因此,要熟悉各個部位名稱,更要熟悉什么類群的觀察要點在哪里。比如鹟鶯類,眼眶顏色,是否閉合,開口在哪里,眉紋頂紋是否有,顏色如何等等都是重點。(圖出自《兩岸三地 50 種柳鶯類辨識》) 看完小,再看大。這個大,說的是要注意觀察行為,觀察生境。這是非常重要,但是容易被人忽視的。很多鳥有特殊的行為,比如抖尾巴;比如有一類鳥喜歡站在突出的枝頭,看到昆蟲就起飛捕捉,然后再回到原地。有經(jīng)驗的一聽就知道是什么鳥兒。
當然了,有些人喜歡識別鳥種,喜歡追求看到更多的鳥種,也有人就是喜歡觀賞行為,并不在意看到多少種鳥,這都無所謂,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就好了。當新手入門一段時間后,往往躍躍欲試,想要去云南,西藏,四川這樣的勝地“朝圣”,但是在一年之內,不要去太遠的地方,就待在自己的城市,看好身邊的鳥,打好基礎再出門。否則,當你一下子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生境,完全陌生的類群的時候,會像餓了很久的人面對滿漢全席,要么吃不下,要么脹破肚子,特別是在雨林中,甚至可能走上好幾天,別人都看了很多鳥而你一只也沒有看清楚過。每一個城市,都有一些很好的觀鳥地點,例如北京的植物園、沙河、野鴨湖,上海的東灘,廣州的中大,武漢的沉湖等等,只要多在城市中走走,也會有很好的發(fā)現(xiàn)。
第六步:了解觀鳥的守則,希望所有的觀鳥者都能遵守
·賞鳥,是賞自然界中野生鳥類,不賞籠中鳥。
·不飼養(yǎng)野生動物鳥類或放生進口鳥類,以免破壞鳥類生態(tài)平衡。
·觀鳥時,遇到鳥類進行筑巢或育雛,切記“只可遠觀,不可近看”的原則,保持適當觀賞距離,以免干擾親鳥的行為。
·拍攝野生鳥類,應采自然光,不可使用閃光燈,以免驚嚇它們。
·有些鳥類,生性害羞,隱秘不易觀察,不可使用不當方法引誘其現(xiàn)身,如丟擲石頭等行為。
·不可過分追逐野生鳥類,因為有些鳥可能因氣候惡劣,體能衰弱而暫時停棲某一地區(qū),此時,他們急需休息調養(yǎng),您的追逐行為,可能導致其步向死亡之途。
·不可為了便于觀察或攝影,隨意攀折花木,破壞野鳥棲息地以及附近植被生態(tài)。
·請尊重鳥類的生存權,不要采集鳥蛋,捕捉野鳥。
·請不要用食物等誘拍鳥類,這會造成它們營養(yǎng)**,失去遷飛時機,嚴重的會造成死亡。
請記住,鳥類的福祉永遠大于我們看到它或是拍到它!
另外,所有的戶外活動都會有風險,觀鳥也一樣,請注意自身**。外出觀鳥,需要帶好足夠的飲用水,注意避免被蟲蛇咬傷,遇到毒蛇請驅趕,而不是殺死。